當前位置:首頁 > 政策法規 > 正文

    商務部印發《關于加強商務領域品牌建設的指導意見》

    發布人:重慶市商業聯合會 來源:本站 發布日期:2024/1/3 【字體: 】  【打印此文

    為貫徹落實《質量強國建設綱要》關于完善品牌培育發展機制、開展中國品牌創建行動等部署要求,進一步健全商務領域促進品牌培育發展的工作機制,持續擴大品牌消費,現就加強商務領域品牌建設提出以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充分發揮商務工作聯通內外、貫通城鄉、銜接產銷的優勢,通過促進品牌新發展、提升商業新品質、拓展推廣新渠道、豐富消費新場景,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中國速度向中國質量轉變、中國產品向中國品牌轉變,提高中國品牌在全球市場的影響力,增強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對全球品牌的吸引力,促進擴大內需戰略實施和貿易強國加快建設。

    二、工作目標

    2025年,培育建設一批引領品牌發展新趨勢、消費升級新賽道的新消費品牌創新城市,推動形成一批集成商業創新、文化創意、科技賦能的“必購必帶”城市禮物;不斷提高商業品牌企業知名度,持續拓展品牌展銷渠道、豐富品牌消費場景,增強“中國商品”品牌和“中國服務”品牌國內國際影響力,充分發揮品牌建設對商務高質量發展的促進作用。

    2035年,商務領域品牌建設成效更加顯著,形成一批享譽世界的中國商品和服務品牌,一批服務卓越、影響力大的知名商業企業,品牌成為促進國內供需結構升級、增強貿易競爭優勢的有力支撐,在穩固消費大國地位、促進貿易強國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

    三、主要任務

    (一)促進品牌新發展。

    1.推動品牌創新發展。培育建設新消費品牌創新城市,依托商業集聚區、線上平臺、文創園區、科創園區、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等建設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構建品牌企業、商業企業、媒體機構、投資主體等多方參與的新消費品牌孵化生態圈,孵化培育一批在細分市場具備獨特優勢的品牌。加強對中華老字號、傳統特色品牌的培育保護,支持做精做強,促進守正創新,打造“百年老店”。

    2.增強品牌文化賦能。推動品牌與文化融合創新,實施“城市有禮”行動,鼓勵各地深化商旅文體科技融合,創建城市禮物公共品牌,培育扶持一批城市禮物開發主體,整合新老品牌資源,開發系列集成商業創新、文化創意、科技賦能、受消費者歡迎的城市禮物,豐富城市“必購必帶”特色商品。鼓勵企業推進產品設計、文化創意、技術創新與品牌建設融合發展,積極推動中華文化元素融入品牌建設。

    3.提升品牌國際化水平。鼓勵企業實施品牌國際化戰略,開展商標和專利境外注冊,針對不同市場完善營銷體系,提升國際化水平。開展跨境電商品牌培育專項行動。拓展“絲路電商”布局,引導電商企業帶動品牌企業開拓海外市場。鼓勵具備條件的商業企業“走出去”,提升知名度和美譽度,創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服務品牌。鼓勵中華老字號企業發揮品牌效應,帶動中醫藥、中餐等產業開拓國際市場。

    (二)提升商業新品質。

    1.壯大商業品牌企業。加強對批發、零售、餐飲、家政、商務服務、倉儲物流等行業和領域企業品牌建設的支持。鼓勵具備條件的企業建設布局根植中國、面向全球的商業服務網絡,形成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商業領軍品牌企業。支持商業企業深耕本地市場,拓展輻射范圍,加快連鎖化網絡化發展、數字化智能化轉型,形成一批具備地域特色、服務區域發展的區域骨干品牌企業。推動中小微商貿企業發掘細分市場潛力,在技術、服務、業態等方面加強創新,實現特色化、品質化、品牌化發展。

    2.提升商業服務品質。堅持以標準化引領商業品牌建設,持續開展企業標準“領跑者”活動,推出一批高質量企業標準。弘揚中國優秀傳統商業文化,引導企業誠信經營,塑造良好品牌形象。鼓勵企業提升服務質量,加強員工培訓,增強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和專業技能。鼓勵商業企業發展自有商品品牌。鼓勵各地深入挖掘傳統烹飪技藝和餐飲文化,打造地方特色餐飲品牌。創新豐富家政服務,培育優質服務品牌。推動商業企業與旅游、文化、健康、體育、養老、托幼等服務行業融合跨界發展,積極運用新理念和新技術,拓展服務功能,提升服務品質。

    3.擴大商業品牌影響。依托服貿會、消博會等重要平臺,加強對商業企業品牌的宣傳推廣。鼓勵各地、商協會結合相關展會、活動等宣傳推廣商業企業品牌、商業品質服務;組織開展選樹優秀店長、商業技術能手等活動,為商業領域從業者搭建切磋技藝、交流經驗、展現風采的平臺,促進商業企業品牌價值提升。

    (三)拓展推廣新渠道。

    1.搭建首發首秀平臺。以具備一定影響力的時裝周、美妝節、汽車展、電子展、文創節等為載體,打造一批品牌首發首秀展示平臺。鼓勵具備條件的地方,制定促進首發經濟的政策措施,明確標準規范,吸引國內外知名品牌開首店、發新品。鼓勵平臺企業打造新品網絡首發中心。

    2.促進品牌展銷推廣。創新開展品牌“中華行”“跨境行”“進名店”“進名街”等活動,支持品牌企業參加廣交會、服貿會等國內國際知名展會。以企業為主體,支持“三同”品牌營銷推廣,推動“三同”商品進平臺、進社區、進展會、進商超。鼓勵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點區域建立健全品牌展銷區域合作機制。鼓勵各地探索建立城市間品牌展銷互助渠道,搭建產銷對接平臺,加強國內大市場聯動。

    3.擴大優質品牌進口。充分利用進博會、消博會等開放平臺,多渠道擴大優質商品和服務進口。發揮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作用,積極增加境外優質品牌商品進口,促進跨境電商零售進口規范健康持續發展。支持具備條件的商業企業完善跨國采購國際供應鏈,更好利用全球商品和服務滿足國內生產消費需求。

    (四)豐富消費新場景。

    1.建設品牌消費載體。有序推進步行街改造提升,開展智慧商圈、智慧商店示范創建,建設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豐富農村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深化“數商興農”,鼓勵商業企業、平臺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進一步向農村延伸服務網絡,促進品牌消費進農村。

    2.打造品牌消費地標。鼓勵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等具備條件的地方,打造若干云集世界精品、引領時尚潮流、彰顯文化特色的國際一流品牌消費地標,成為中國品牌引領世界風尚的展示窗、國際品牌進入中國市場的優選地。鼓勵各地因地制宜,建設商業、科技、文化、體育等融合的國潮消費集聚區。

    3.辦好消費促進活動。高質量舉辦“全國消費促進月”“老字號嘉年華”“中華美食薈”“雙品網購節”等消費促進活動。鼓勵各地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的消費促進活動。支持品牌企業參加各類消費促進活動,持續擴大品牌消費。

    四、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充分認識品牌建設的重大意義,把品牌建設作為推動商務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作,加強部門協同,調動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進一步建立健全促進品牌培育發展的工作機制和支持舉措。

    (二)組織開展試點。

    各省級商務主管部門要積極推動具備條件和意愿的城市制定新消費品牌創新城市培育建設實施方案,加強培育建設支持指導。培育建設城市要結合本地實際,探索建設新消費品牌孵化基地,創新舉措促進新消費品牌成長發展。商務部將組織開展全國性試點,加強經驗模式總結推廣。

    (三)加強人才培養。

    鼓勵高等院校、職業院校加強品牌相關課程建設,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和品牌管理專業素質的企業家、商業人才。鼓勵院校、貿促機構、協會、企業共建共享品牌人才實習實訓基地,深化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搭建教育實踐和技能提升平臺,為品牌建設提供人才支撐。

    (四)促進國際合作。

    發揮我駐外使領館經商機構作用,做好信息咨詢、企業對接等方面服務,為品牌企業提供更多貿易投資和國際合作機會。商務部將發布相關國別貿易投資指南,引導企業開拓多元化國際市場,加強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預警與維權援助服務,促進品牌保護國際合作,為品牌發展營造有利國際環境。

    (五)做好總結宣傳。

    各級商務主管部門要及時總結經驗做法,加強宣傳推廣。商務部將建立商務領域促進品牌培育發展的目標和評價體系,定期發布商務領域品牌發展報告,編印典型案例,組織學習交流,營造有利于品牌發展的良好氛圍。